人人都說入大學有五件事必做:走堂、拍拖、上莊、住Hall、做兼職,這是所謂的「大學五件事」。五件事入面我做了應該只有兩樣吧。
做兼職是不用說的,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做。而我,是很主張學生去做兼職的,不是說當所謂的補習老師。我主張的是去當個侍應生或零售員/ 售貨員(首推前者)。坦白說,我有點不明白,為什麼會有些人不抓緊機會,去當一些你將來不會做的工作呢?不管你家境多好,或其他什麼堂皇的理由(除了健康問題我能理解外),都應該好好趁這些機會去體驗社會。
有人曾經問我:「大學生去做sales呀?唔會好咩咩?」「咩」字可謂文字界的老大,從稱呼人到回應人;從名詞到形容詞,都有它的定位。那問句的第一個 「咩」字,我猜大概是下賤或者用英語說的「cheap」的意思,總之是一個形容詞,並且是貶義。第二 「咩」字就比較明顯是問句的句末詞。
我亦曾經聽過有不少人說:「依家啲大學生有咩咁叻呢?畢業出黎咪又係做文員!」很明顯,他們都不明所以為什麼讀了大學,還不過是當一個「文員仔」?更明顯的是他們瞧不起大學生。
在這,我希望弄清一件事。
「仍在就讀大學」的大學生(簡稱A類)和「已修讀專科畢業」的大學生(簡稱B類)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。在大部份僱主眼中,若你仍在讀書嗎?沒什麼了不起,儘管你是什麼大學生。你不過是未見過世面的一個小朋友。
在「咩咩」問句中所提及的「大學生」,所指的對象其實與實際情況不同。問者以B類的準則去評論A類的情況,明顯有所不當。正如我一開始說了,A類去找兼職,最好、最理想是當一些你將來不會做的工作。基本上是低下階層的工作,但絕不代表下賤或「cheap」。哈哈哈,說了 「咩咩」句另一個問題,問者本身已界定零售員就是比較下賤的工作。當然,你可以理解為「大學生去當售貨員」這行動或事情是cheap的。不過,很明顯,問者的意思是前者。
很認真很確實的說,做零售員這類的工作並不下賤。只能說,比較卑微的人是那種覺得「當零售員是很卑劣」的工作的人;或是「自身瞧不起自己做的工作」的人。
我當過很短時間的侍應生,也當過暑期零售員,這些的經驗都讓我覺得好寶貴。我壓根兒欣賞那些敬業樂業的人,卻為每次看到那些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人,感到可悲跟憤慨。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。同樣,每份工作都有它的位置跟意義。很多時候,我們都被外界所影響,而其實在絕大部分時間,我們根本不需要理會外界怎麼看。
要別人尊重先要懂得尊重自己,等同要愛人先要愛自己一樣。
當一個學生很好,這個位置給你很多的機會去試、去闖。可為什麼有些人就不好好的,去當這些你們往後不敢再試的工作?有誰敢說,除了你在迫不得已、無可奈何的情況下,你怎可能去當這些要受很多人臉色的工作?唯獨年少,我們需要受一定的挫折、一定的委屈,才懂事把眼睛放大一點、放遠一點。
我不敢說,「港孩」是怎樣形成的。但我盼望,未來的「港孩」都擁有一顆大、目光更大的眼睛。
• •
類似的話,我以前曾說過。現在再一次回味那篇的每字每句,都很佩服那時的自己。我不是一個堅定的人,我只是靠著文字去提醒自己:提醒自己別忘了最初那模樣的自己。我也明白著,這有時會令自己更迷惑、更沒方向感。可是,這是我目前最能穩定自己內心的方法。有的人用音樂、有的人用照片、有的人用旅遊……可時間久了,我就明白:儘管給我聽到再觸動人心的歌聲;讓我拍下再美的風景;任我踏上再遠的旅途,沒有文字的表達,我就沒有了自己。
• •
當然這只是我所看見、所體會的事。我有這樣的看法,或許是因為我能力不高,能力高的人應該絕不像我吧。
同輩們/ 大學生們,別自視過高,更別小覷自己的能力。
重溫:坐這山就別望那山
• •
沒什麼的,只是想說:我好愛我的little blue eyes。
但希望,我的眼光不只是那麼小。
不急、不急,慢慢的累積,好好的看著。
感謝看到最後這一字的您。
/續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二日稿件
謝。
No Comments